一带一路-八大植物主题区-中华传统园林精粹-园博会规划
一带一路-八大植物主题区-中华传统园林精粹-园博会规划设计方案园博会通过打造“生态、文化、共享”三大特色,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五个“第一”,即“第一次在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举办,第一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举办,第一次面向东盟国家举办,第一次在冬季建成举办,第一次与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周年大庆同期举办”。
生态的园博,主要通过生态保护、矿坑修复和海绵规划来实现。本着“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现状植被”等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对现有的山水格局进行保护和梳理,保持原有自然山水风貌达43.4%,避免大挖大填。
文化的园博,通过本土建筑、民族风情、民族活动、地域植物、遗址文化展示等,体现壮乡、南宁、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特色,重点打造八大植物主题区、五条特色植物主题路线、六个精品特色植物主题园,实现“冬季到南宁看园博”。
共享的园博,通过城乡共享、神州共享、国际共享等方面突出园博会外联作用,拓宽园林文化展示平台。城乡共享体现在田园风光区的建设,对田园风光区的村庄进行保留和城乡风貌改造,让村民享受园林,让城里人记住乡愁;神州共享体现在中华园的建设,既有中华传统园林的精粹,又有现代城市园林的风采,全国各地园林建设创新成果将集中在这里展示、交流;国际共享体现在东盟园的建设,展示东盟十国特色文化。
此外,还邀请“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外友好城市参与共建园博园,共享园博盛会。
高清PDF无水印文本 211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