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关键词:景观-繁玺视觉,景观-昆明,景观-罗朗景观,景观-云南,景观设计,酒店景观与一座山的对话初见山的印象云南的山,是一脉相连的。山势相像,到处有山,山系广大。初见“天马山”是在山脚下的公 ...
A MOUNTAIN 初见山的印象 云南的山,是一脉相连的。山势相像,到处有山,山系广大。 但在进入山中后停顿感受,红土的厚重与林带的起伏,给予我们无尽的遐想。 THE KEY TO THE CONVERSATION 自然的钥匙:天际的崇拜 |“天际线要是没有了山,是不完整的。” 登上“天马山”,云变得很低,山好像又远了,与云相接,远山与天空组成天然的图画。运用传统园林借景手法,将远处的天际融入景观,开启与山的对话。 自然的钥匙:地貌的成就 |“地貌的多样性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天马山”山脉绵延数公里,海拔1954米,山形高低起伏较大,上倚危崖,下逼奔湍。景观结合地貌,顺应山地等高线走势,最少破坏山体,将地貌文化留存,与山互相依附,彼此成就。 自然的钥匙:林带的珍藏 |“林是山的生命共同体。” “天马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松树林,覆盖于红土之上,肆意生长。原状的树木在自然的滋养下,数十年形成壮观的林带。于人文生态角度出发,将林带珍藏。地貌文化与新生场地对话,新旧碰撞出不一样的形貌。 自然的钥匙:山石的重生 |“云南的山,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山上多石,形成石林。” “天马山”中的山石大小不一,在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具有独特的美感。而石在造园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场地内山石的再重生,是对山体报以最大的尊敬与善意。 人文的钥匙:思想的共存 |“人与山的相逢,才是万物共荣的开端” 山中承载人的理学思维,将山中事物以人的思维摆放。而山又主宰人的思想,天际、地貌、林带以不可撼动的力量与群落在山中生长,将自然美学呈现在人的面前,让人为山改变。思想的互相融合,才能引起共鸣。 以自然的钥匙拨散宣气;与山共鸣 气散生山中万物;将山的景色向外递出 OPEN THE MOUNTAIN GATE 山门之后山中万物在与人的思想融合下衍生出学问,闲适,体会,省悟。在从自然中演绎“与自然共舞的中国式慢生活”,即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生活体会与人生境界。 生学问——书院与自然 人文钥匙:书院布局理念则来源于天人合一的理学思想,模拟四水归堂的格局,致敬最传统的中式生活。 生体会——自我与自然 自然五感、自我桃源:世人向内发现了自我,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外的自然是人怡神悦性的对象和安息精神的场所,对自然美具有一种细腻精微的感受力。一片山峦,一溪流水,一方置石,一林苍松都会使他们流连忘返,乐而忘归。 对自然的发现以对人的发现为其前提。向内的自我,是建立于精神场所之上的感悟与升华,从山、石、水、林出发,寻找内心最终的“桃源。” 山——寻找内心桃源的坚定信念 自然钥匙:在山门的第一印象处,取景天际远山,将对于自然的第一体验摆在第一位。 人文钥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门形状模拟远山的造型,与天际与远山找关系。景观写意《桃花源记》,坚定寻找内心桃源的信念。 水——进入桃源的内心世界 自然钥匙:左侧场地内的天然巨石保留形成跌水,与6m高跌水景观呼应,形成天然水瀑。 人文钥匙:“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跨过月洞门,寻找到真正的“桃花源”,眼前景象豁然开朗。景桥左侧水景以靠在岸边停泊下随行的轻舟与水底的波纹产生呼应,右侧水景以中式建筑的屋脊与植物的结合,比拟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场景,贯穿土地与屋舍的元素。发现内心的桃源不过是一片平淡中最简单的生活。 穿过售楼处建筑,延伸的高大水景边上,是叠级而上的自然山林,在山中造林,我们更想开辟一处自然与人工对比的界面,让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集中体现。 林——停留在世外桃源的惬意 自然钥匙:林中平台保留场地原有林带,形成天然的林下休憩空间。且部分石林组团也在休息空间中得到保留,围绕着休息座椅衬托空间更具自然属性。 人文钥匙:“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上山的道路移步换景,园路环山而行,间隔的观景平台,向下观景,既有屋舍俨然的半山院落,更有近在脚下的山峰与流云。这是桃源最好的呈现,是内心自我与自然最好的融合。 石——桃源之外的舍与得 自然钥匙:上山道路,沿山体等高线布置,最大程度减少山体开挖。山中的石头,也保留着原状。在景观层面发挥其再生的力量。 通过自然钥匙与人文钥匙的互相补充,建立内心坚定的桃源世界。 COURTYARD AND NATURE 闲适是中国人追逐的目标,而在中国文化中“渔樵耕读”在表面上看似生活基础,实则隐喻着古人对闲适的向往,意味着得来不易的惬意与舒畅。 主题庭院:休憩亭与无边界泳池向远山天际借景,与自然山林融合,享受辛勤后的闲适。 在院落的闲适体验中,领悟人与自然的最终境界是返璞归真的生活。 生省悟——人与自然的思考 山门后是从自然探寻里得到的思考,人类与自然,由学开始,学着将人的思想注入山中,学着将山中事物注入思想。由得入境,与自然的共处中,发现自然才是最终的造物者,山内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由居返璞,更加注重质朴与真实,最朴实的理念,最简单的材料才是最终的诉求。 在设计中,向自然学习,逐步探寻与自然的最佳相处方式,由意境升华成境界。
|
-
水系水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河公园-大运河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10个口袋公园街头公园市政绿地改造-某开发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融创顶豪住宅大区景观设计|宅间花园四季植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定制IP全龄儿童乐园-书院文化-融创西城宸阅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九年一贯制学校景观工程|小学初中学校景观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现代简约低碳碳中和应用示范中心|碳中和科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星空星际主题主题商业街-海洋水元素大区景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互动型科技装置|洞庭生态创新城金茂悦东风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生态科普休闲儿童乐园-山地儿童公园设计-成
WINT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宋井文化主题旅游盐文化小镇宋文化主题公园
lanyixi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