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关键词:建筑-宁波,建筑-浙大设计院,建筑-浙江,大学建筑,建筑设计,教育建筑△总平面图用地宁大科院慈溪校区建设用地整体呈反向“”形,东西向一条36米宽的城市规划道路将用地拦腰分为南北两区,南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校区建筑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宁大科院慈溪校区建设用地整体呈反向“L”形,东西向一条36米宽的城市规划道路将用地拦腰分为南北两区,南北向最多处四条泄洪河道穿越地界,又将用地从西到东划分为3-5条细长地块。 遇水架桥、化水为景,河道的穿越似乎不是大问题。但如何化解城市道路的地界分隔成了前期规划讨论的焦点。通常处理无非架桥或地下通道连接,但似乎过于常规。如果是地下连接,能否处理的更有趣味性?能否将地界的联系变得自然而然?在“云上”,大家讨论不休。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校区建筑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叠加、交通复合、动线立交,城市立体而高效。城市犹如多层次的建筑,建筑又像交错的城市,走在街道其实可能是穿行在地下,走进建筑不知不觉已上到架高的电车站。上上下下,全都发生在无意中。 主创建筑师当时正好在东京旅行。带着问题行走,颇受启发。 我们有穿行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的体验,无论上行还是下走,一旦穿越变成了仅仅是通行,行为就会变得非主动,便会有从地面寻找捷径的欲愿。 在东京,人们上下行走常常伴随着购物、聊天或休闲等交往行为而发生,单一功能融进了事件,空间结合了叙事,行为的发生不仅自然而然,而且富有趣味性。顺从行为意愿,提供交往的情境,设计的意义才会变得积极。明白了这个道理,方案的讨论就有了方向。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校区建筑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我们在南区设置以餐饮、活动中心为核心的生活服务综合体,大台阶连接半圆形的下沉庭院,周边是学生商业街;北区以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主的教学科研平台围合中心草坪,往南顺坡而下;连接两者的是城市道路下36米宽的地下广场,天光可以进入。 放大的尺度消除了通道的感觉,缓缓下行的草坡弱化了高差,使地面与下沉空间之间有了更自由更亲近的延续方式,即使自行车的通行也毫无障碍。 这种延续方式使南北区之间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公园,定义为整个校园的空间之核,学生们的聚会、演出或随性的散步、聊天,都可以在这里发生。 竣工回访时,地下广场正有一场学生的艺术展在举办,行人在展示的作品间驻足、移步,不知不觉便从这头走到了那头。 将来,我们希望学生的入学接待、手续办理也可以在地下广场进行,那么在学生入学第一天就会在思维中留下烙印:这里是校园里的一个重要公共场所。等到毕业离校,希望这里又能成为学生对母校回忆的一个重要节点。 有交往才有吸引力。从地下通道到下沉广场再到立体公园,改变的不仅仅是尺度,更希望能容纳事件的发生,吸引交往行为自发生成。南区北区的连接是目的,但学生自愿通行及自发创造性的行为使这个场所有了意义,成为了串联整个校园的空间之核。这是从场地特征出发衍生出来的规划策略,也实现了设计之初的愿望:消解城市道路的分隔,让地界融合自然而然。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校区建筑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宁大科院慈溪校区设计之时正是由我们主持规划的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建设之时,两者的设计思路有所延续。但教育理念驱动校园规划,不同于海宁国际校区开创式的办学理念,宁大科院仍属于传统的大学教育与管理模式,但在充分尊重学校需求的基础上,在规划层面仍尝试营造不一样的场景和氛围。 我们提出“校园核”的规划策略,化解场地劣势,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系列“HE”的理念。 这个“HE”是景观之“河”,以场地中的多条河道为基础形成以水为主题的景观体系;是庭院之“合”,以6个下属二级学院为单元,形成多个合院式建筑组团;是建筑形体之“盒”,以方正体量的图书馆统帅全局;也是氛围之“和”,期望打造和而不同、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整体学术氛围。 理念只是应对问题的策略,建筑终究归人使用。校方提出了290页的功能需求任务书,这是我们见过的最详尽、最用心的任务书。2016年的夏天,我们花了整个暑假的时间与校方各使用部门逐一对接,完满落实功能需求。 当然,我们解决的不仅仅是“好用”的问题,解决的也不仅仅是当前使用者的任务书,还应考虑未来的状态。建筑也需要养成,如何让建筑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是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课题。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校区建筑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即PPP模式),我们完成了总体规划与方案深化设计,由于体制的限制无法参与到后续的技术设计阶段。 过程的控制需要平衡。面对这样一个30多万方、几十个单体的复杂项目,从提出概念到方案优化仅仅是第一步,技术设计阶段的概念落地、细节优化、专业协同是同样重要的设计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绘图。到了施工阶段,更考验建筑师全专业协调的职业能力和全情投入的职业精神。 我们绘制了详尽的节点、尽力协调、提供现场服务,也许没有足够的坚持,也许少了一些话语权,建成的校园虽然较好呈现了我们的设计意图,但在细节处理、材料色彩、整体营造方面留下不少遗憾。 能通过技术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难的是受限于造价和资金。建筑的呈现是各方平衡的结果,也许遗憾也是平衡的其中一种结果。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校区建筑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职业,“处理问题” 意味着建筑师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意味着必须不断的分析、推演、求证。但建筑只看结果,至于这个结果是否令“人”满意,取决于建筑师“处理问题”的手法是否得当而有效。 而这些“人”中,我们认为使用者一定是核心。所以,从城市与场地的纬度得意而成形,使校园的生成自然而然;但最终回归建筑,积极回应使用者的需求,敏感关注场域中的多维度信息,从使用与日常的视角逻辑建构场所的意义,最终营造出归师生愉悦使用的日常空间。这是我们在宁大科院慈溪校区设计过程中追求的重要目标。 “建筑就是那么一点事儿”(童寯语)。建筑不需要晦涩的理论和洋洋洒洒的文字解读,而是应该真真实实让使用者去体验。也许更多建筑师做的是千千万万作为城市背景的日常建筑,但只要有积极的改变、有美好的体验,这样的工作同样重要。 就如建成后我们受邀参加校园落成典礼,当在走访中感受到最初的设计思考和期盼得到了学生们真实的认可时,当看到入驻新环境的师生们脸上浮现满意的笑容时,这一刻,建筑师体验到了设计的价值,喜悦超越所有。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校区建筑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校区建筑设计方案设计 |
-
水系水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河公园-大运河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10个口袋公园街头公园市政绿地改造-某开发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融创顶豪住宅大区景观设计|宅间花园四季植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定制IP全龄儿童乐园-书院文化-融创西城宸阅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九年一贯制学校景观工程|小学初中学校景观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现代简约低碳碳中和应用示范中心|碳中和科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星空星际主题主题商业街-海洋水元素大区景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互动型科技装置|洞庭生态创新城金茂悦东风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生态科普休闲儿童乐园-山地儿童公园设计-成
WINT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宋井文化主题旅游盐文化小镇宋文化主题公园
lanyixi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