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关键词:建筑-江苏,建筑-日清设计,建筑-苏州,办公建筑,办公楼,商业建筑,商业综合体,居住建筑,建筑设计,高层住宅苏州金融商务广场中国,苏州,大运河万历二十七年,利玛窦神父乘船沿大运河第一次到 ...
大运河 万历二十七年,利玛窦神父乘船沿大运河第一次到达北京。他对运河设施、运输及沿途的自然与社会风情进行了十分精细的观察和敏锐的思考。他在札记中谈到了当时漕运繁华的场景。 人工水道的建设和应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代表了当时运河运输的最高发展水平。京杭大运河承继了隋唐大运河的脉络,但其纵贯南北的格局最早出现于元朝,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基础设施在明朝初年才真正建成,并成为明清时期国家的经济命脉。 苏州 翻开历史的篇章,苏州在运河中的位置尤其重要。由宋朝以来,尤其是明清两代,苏州一直是东南地区、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最重要的工商城市和消费都市,其经济地位的重要自不待言,一直被称为“存款码头”。自明代成化年间到满清同治年间,整整四百年苏州都是作为第一经济大都市而傲视东亚。 1860年,太平军和清军在苏南、浙北的鏖战使得苏州经济全面崩溃,传统地主出走盐城、扬州等兵灾尚未波及的区域重新置业,而对现代市场经济更为敏感的金融业人士和士大夫们则前往上海租界避难,并藉此开创新的事业。 上海 自开埠以来以来迅速成为中国以及远东的金融中心。战乱致使大量的资金和人员聚集在上海,促使上海成为了资本的中心。19世纪末,外滩及相近区域就已经聚集了包括汇丰、住友、花旗在内的世界知名银行,是远东可媲美“华尔街”的金融集聚带。
苏州兴盛源于水,又复归于水;苏州的水脉,体现在其江河湖海的大格局中。 项目地处大运河沿岸城市设计范围内,东侧邻运河路,南侧邻竹园路。如何将具有金融属性的外滩文化融入到运河文化中,使整个项目更加灵动,也更富内涵,是本次设计的主要切入点。 我们想打造一串连续的城,串联各种都市活力激活点,将金融服务办公、酒店、地下商城、商业内街、居住社区及运河风光带等有序排列,融汇成一个全新的城市金融综合服务体。 城市空间的街区化,使之成为积极、实用、有趣味的公共空间。 开阔的河岸景观,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如同毛细血管确保能够深入每一个街区,自由畅通,营造各种人们美好生活的场景,同时可以在绿意盎然的街道跑步、聚会、遛狗等等。下沉式的商业,打造城市立体空间,满足城市精英生机勃勃的生活活动。 双轨交无缝接入的TOD模式,是本项目的先天优势。循环立体的商业网络串联起地下地上空间及运河风光带,地铁人流可以通过地下商业街直达运河河畔。 本项目不仅是办公、商业、酒店、住宅、长租住宅等众多业态组成的金融港湾,我们还因地制宜,将“港湾”的概念加以延伸,结合水厂旧址和运河风光带设计了一系列主题体验区。 虽然金融港是多业态、多尺度的融合,但是在建筑形式上,以简洁、大气的设计语言和高度公建化的立面表情诠释了“金融”这一母题。 项目东接运河南望横山,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绿化、给了现代都市一份自然的和谐,所以我们在规划中又引入了文化业态,或是书吧、或是文化展馆,开放的地景中心公园使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整个项目的调性得以升华。 江苏太湖石,形态多变。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 金融街运河文化中心的设计从地域文脉汲取灵感,采太湖石之形,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国人一脉相承的美学诉求和精神寄托。 大运河和小外滩这两种不同的历史图景在这里叠合构成了一种未来的画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近代的金融文明在这里重新复兴。
苏州金融商务广场建筑设计/日清设计//苏州金融商务广场建筑设计方案设计 |
-
水系水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河公园-大运河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10个口袋公园街头公园市政绿地改造-某开发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融创顶豪住宅大区景观设计|宅间花园四季植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定制IP全龄儿童乐园-书院文化-融创西城宸阅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九年一贯制学校景观工程|小学初中学校景观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现代简约低碳碳中和应用示范中心|碳中和科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星空星际主题主题商业街-海洋水元素大区景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互动型科技装置|洞庭生态创新城金茂悦东风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生态科普休闲儿童乐园-山地儿童公园设计-成
WINT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宋井文化主题旅游盐文化小镇宋文化主题公园
lanyixi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