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关键词:建筑-江苏,建筑-日清设计,建筑-仁恒,建筑-苏州,度假酒店,建筑设计,精品酒店,酒店建筑苏州仁恒聚思园中国,苏州,设计背景聚思园坐落于苏州独墅湖西岸——未名半岛的尽端,举目四望皆是湖光 ...
苏州仁恒聚思园 设计背景 聚思园坐落于苏州独墅湖西岸——未名半岛的尽端,举目四望皆是湖光水色。 远处的烟波浩渺、延伸的水岸竹林、庭院与古亭的交错共同营造了场地内宁静致远的诗意氛围。 如画风景别具一格,故而建筑选择以谦逊谨慎的姿态介入其中。 先以场地内西北侧开口为基点,轻盈地在东南方向落下一笔,再沿着水岸方向平行并置另外一笔。仿若在水天一色的大地间挥毫泼墨,形成的两道笔触一虚一实,这便是本案孪生屋面的灵感来源。 设计构思 苏州仁恒聚思园建筑设计/日清设计 “苏黎世之所以成为苏黎世,巴塞尔之所以成为巴塞尔,日内瓦之所以成为日内瓦,都是基于城市扩张过程中,新建的建筑物始终尊重着传统的城市脉络,延续着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和财富。” 如果说建筑是多重语汇的叙事载体,那么如何让建筑参与城市文化的演进过程,则是本土建筑创作需考量的要素。 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在该建筑中克制的表达,拙朴的传统美感于细节中得到历史传承。 屋顶是中国古建筑的第五立面,《诗经·斯干》中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美誉。 建筑的屋面由两道微垂的弧线构成,将传统元素进行现代语境转译,利用格栅所限定的体量做加减法上的“掏空与补全”。 总体构图上虽是孪生并置的两部分,但一实一虚,蕴含了传统篆刻艺术中的“阴刻与阳刻”。 明清时期,徽商雄踞江南,通过黑白水墨的建筑风格去传递做人做事须清白的理念文化,并扎根江南。 古今风潮周始往复,粉墙黛瓦依然是依水而居的江南,总也绕不开的那一抹沉静基底。 建筑采用两种色调,白色与深灰色。选用质感与耐久并重的白色砂岩和铝材,以现代工业技术呼应江南的水墨意境,与当地民居院落的形象保持一致,微妙谦和地融入环境。 苏州仁恒聚思园建筑设计/日清设计 该建筑旨在“造境”,在中国传统的空间意识、文化意识之下通过一些变化,释放出建筑的全部潜能,从而营造一个理性有序、谦和内敛的场所空间。 前往聚思园的过程就像是探访桃花源。从城市道路转入草木葱荣的水岸,顺着林间隧道一幅幅转换眼前的画卷,经过竹林,到达前场落客区。 谦和的外形之下,建筑的内部空间表现出很强的张力。走过双层通高的门厅,游人沿着天井上方的架桥向东延伸,可以直抵水岸湖边。动线与视线的统一将西岸的竹林与东岸的湖面达成互通。 建筑的基本功能是酒店,门厅西侧与北侧是公共活动单元,东侧和二层是客房单元。 一层西北侧餐厅与会议厅通过内院柔性连接。门厅中交通核前的等候空间与过厅隔院相望,轴线上的序列清晰可见。 行走其间,远望的湖中明月与身旁的咫尺水岸让人产生超脱于现实的体验,这种空灵感来源于简洁清晰的空间布局。 可以看到各层平面叠加之后,形成了十字交叉的空间序列。运用视线和形体分割形成的景框营造的仪式空间,更易于人们去感受自然的价值和自我的内省。 竹林、古亭及苏式园林的引入,营造出江南传统的诗意氛围,既能够对自然保持多感官的可达性,也分隔出了客房所需的私密性。 东侧的地下天井引入天光,提供可观可入的庭院,感受四季流转的光影变化。
苏州仁恒聚思园建筑设计/日清设计//苏州仁恒聚思园建筑设计方案设计 |
-
水系水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河公园-大运河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10个口袋公园街头公园市政绿地改造-某开发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融创顶豪住宅大区景观设计|宅间花园四季植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定制IP全龄儿童乐园-书院文化-融创西城宸阅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九年一贯制学校景观工程|小学初中学校景观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现代简约低碳碳中和应用示范中心|碳中和科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星空星际主题主题商业街-海洋水元素大区景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互动型科技装置|洞庭生态创新城金茂悦东风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生态科普休闲儿童乐园-山地儿童公园设计-成
WINT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宋井文化主题旅游盐文化小镇宋文化主题公园
lanyixi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