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关键词:建筑-上海,同济院,办公建筑,办公楼,建筑设计,红砖现代交通工程中心坐落在浦江上游、佘山之侧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内,临近校园南北主轴北段,由“轨道交通工程、汽车工程、电子电气工 ...
现代交通工程中心坐落在浦江上游、佘山之侧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内, 临近校园南北主轴北段,由“轨道交通工程、汽车工程、电子电气工程”三个学院及配套的报告厅、创客中心、展厅组成,是一座综合性的教学大楼。新建筑旨在满足学科与时俱进的发展需求,打造一个引领未来都市型教育建筑的新模版。 集群的策略 基地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且用地并不宽裕,总用地140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030平方米,容积率达3.3。在高密度、多功能的命题下,我们提出了建筑集群的概念,强调组群内及组群与校园之间的和谐统一,弱化单体、最大程度的进行整合共享,实现小局趋同、大局趋异的设计目标,力求延续学校的整体建筑风貌。 我们提炼出“交”、“通”的概念,以此作为组织建筑体系的原则,通过形态的并置整合、功能的精简共享、开放空间的串联叠加,以营造一个契合当代高等教育各学科交融新趋势的互融、连通的建筑综合体。 谦让与对话 我们对校园结构、肌理以及外部空间的界面、开放性进行调研,并据此将建筑与环境要素的限制性条件转变为方案构思、演化的内在逻辑。 我们借鉴了在局促用地条件下的设计策略,摒弃提高基地利用率的贴线布局,以谦虚的姿态消弭体量的突兀感,尤其引入了直角三角形入口广场。这个广场是最重要的“负”空间,使建筑的界面呈135度角退界,以迎合的姿态、开放与包容的形式,缓解与校园道路以及与对面建筑的冲突,避免贴线产生的压迫感,增强了与环境的关联性和趣味性。 互联与均好性 三个学院的门厅围绕这个广场布局,兼顾了可达性与均好性;这个广场集“建筑的外部空间”、“ 学院之间的共享空间”、“ 校园内部环境”三位于一体,成为校园环境与建筑之间互联的媒质。广场面积1800平方米,直角边长60多米,广场与建筑的长:高=2:1~~1:1,尺度适宜。 此外,把庭院化整为零,引入2个负空间:庭院、中厅,由此增强了层次感,并满足更多教学用房采光、通风的硬性需求。底层简洁、连续的曲线雨篷,实现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以及高层建筑向人的尺度过渡。 多样化的环境体系 通过下沉式广场、采光中庭、底层架空、内院、层叠退台、屋顶绿化的方式,将阳光、绿化等自然要素引入公共空间内部,供师生体验融于自然的感受,营造一个引景入境的学习、工作场所、体现从视觉体验到心理体验多样化的特点。下沉庭院弱化了广场的空旷感,籍以层叠的绿植增强亲和度。 室内共享的立体景观 我们对室内大厅进行“二次竖向设计”:使门厅、台阶与报告厅上方的平台,形成地面的连贯起伏与空间的高度变化, 六层空中花园、天窗与景观并置在一起。 高楼层也设置了5层通高的采光中厅,光影演奏着时空的律动。在门厅右侧,视线透过展厅到达第3个“负”空间——退台叠落的内庭院,架空的底层可透视到水岸的茵茵绿意。 这些“广场、 厅、庭、台、院”形成贯通各学院的立体景观。当功能划分融合了公共环境与阳光、绿化等自然要素时,人的心理诉求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校园风貌的传承 立面设计语言延续了工程技术大学校园文脉与学科特征,展示出硬朗的的建筑形态。我们对色调、材质和开窗逻辑进行取舍,保留校内建筑的“灰、红” 色调、金属构件的现状风貌,以功能性为基础,通过简洁的形态设计,结合水平、竖向方形窗与斜面处理,突出体量感、展示理性之美与秩序之美。综合考虑效果和造价因素,大量使用适于高层建筑且低价的真石漆,将造价较高、表现力强的铝板集中用于主入口和底层,以增添近人尺度的细节。
上海现代交通工程中心建筑设计/同济大学设计院//上海现代交通工程中心建筑设计方案设计 |
-
水系水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河公园-大运河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10个口袋公园街头公园市政绿地改造-某开发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融创顶豪住宅大区景观设计|宅间花园四季植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定制IP全龄儿童乐园-书院文化-融创西城宸阅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九年一贯制学校景观工程|小学初中学校景观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现代简约低碳碳中和应用示范中心|碳中和科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星空星际主题主题商业街-海洋水元素大区景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互动型科技装置|洞庭生态创新城金茂悦东风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生态科普休闲儿童乐园-山地儿童公园设计-成
WINT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宋井文化主题旅游盐文化小镇宋文化主题公园
lanyixi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