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关键词:建筑-日清设计,建筑-上海,商店,建筑设计对于华东师大来说,丽娃河是校河,也是校园记忆的载体,对丽娃河依恋的情结深深植根于华东师大人的心中。,,..▼丽娃河畔及书吧,©张虔希基地区位 ...
对于华东师大来说,丽娃河是校河,也是校园记忆的载体,对丽娃河依恋的情结深深植根于华东师大人的心中。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设计/日清设计 项目位于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西侧为河道,东侧紧邻丽娃路,南至丽虹桥,北至动力科截止。沿河道由北向南依次分布学生宿舍区、教学楼区、教师生活区三大部分,而基地处于核心的教学楼区,也是整个校园十字形空间轴线的中心。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设计/日清设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设计/日清设计 基地内教材科大楼是上世纪40年代建造的,属于风貌保护区范围,现由于校园的发展,导致原有功能废弃。侧亭较为封闭,空间氛围缺乏营造,导致空间利用率较低。同时基地整体空间对于丽娃河沿河景观资源未充分利用。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设计/日清设计 在修缮过程中将周边空间进行整合,在保留原有建筑形式上聚合阅览、展示、品茶、休憩等综合性功能,满足学生、老师、市民,不同人群的需求。将通过性空间变为可停留性空间,提高丽娃沿岸的空间品质感。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设计/日清设计 原有教材科为单层建筑,功能上不能完全作为书吧的功能需求,所以在保留原有建筑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加建来完善书吧功能,对周边环境以及地域文脉进行回应。整体修缮延续原有建筑坡屋顶,通过玻璃房、钢构架的置入,弥补原有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塑造入口的识别性。聚合了阅览、展示、品茶、休憩等综合性功能,通过增加局部二层以及入口玻璃房的方式,保留原有建筑结构,适应新的功能需求。增加玻璃房作为书吧入口的缓冲空间的同时,弥补原有室内面积不足的问题。利用坡屋顶檐下空间,置入局部夹层,改善原有教材科功能空间面积不足的基础上,打造私密性的思考、交流空间,与一层开放性空间形成对比。在功能布局上,一层将沿河景观面打开,作为开放空间,充分利用沿河景观资源,设置阅览、交流空间,同时提供咖啡、茶点等简餐,满足阅读者的使用需求。内侧作为安静阅读空间,通过中间的楼梯划分公共、私密性空间。功能分区明确,使体验者在书吧找到存在感及归属感。同时边庭的设置,使原本条形的空间增加层次感。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设计/日清设计 在侧亭的修缮设计中,通过对亭身做最大程度的保留,拆除原有玻璃门窗,将空间打开。并将底座加以修饰,通过折线形的处理,将底座修缮为雕塑的形象,意示历史之舟,承载着华师大辉煌的校史,亦如一盏水灯长燃希望的烛火漂浮在河面上。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设计/日清设计 路径可达性的营造中,以建筑景观一体化为修缮理念,提取建筑折线形的建筑符号,运用到节点空间的组织中。通过折线性景观步道,将修缮的书吧空间与侧亭、杉树林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并且结合亲水平台、景观小品设置休闲座椅,丰富沿河路径的空间体验。在书吧与侧亭之间设置下沉广场,有助于汇聚人气。下沉广场通过台阶高度的不同,自然形成可供人休憩的空间。中间种植榉树,遮阴的同时,形成空间的聚合性。紧挨书吧一侧,结合不同的空间尺度设置不同的休憩空间,打破原有单调性的沿河步道空间,适宜的空间尺度有利于场所归属感的形成。楼间小道作为书吧与行政楼之间的部分,同样采用折线性的铺地,使空间具有引导性。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设计/日清设计 将原有教材科屋顶坡度作为元素符号进行提取、转译,使空间保持整体性的统一,又通过材质、尺寸、细节的处理,营造空间识别性、延续原有的场所记忆。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设计/日清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设计方案设计 |
-
水系水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河公园-大运河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10个口袋公园街头公园市政绿地改造-某开发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融创顶豪住宅大区景观设计|宅间花园四季植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定制IP全龄儿童乐园-书院文化-融创西城宸阅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九年一贯制学校景观工程|小学初中学校景观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现代简约低碳碳中和应用示范中心|碳中和科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星空星际主题主题商业街-海洋水元素大区景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互动型科技装置|洞庭生态创新城金茂悦东风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生态科普休闲儿童乐园-山地儿童公园设计-成
WINT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宋井文化主题旅游盐文化小镇宋文化主题公园
lanyixi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0